助贷 P2P行业的新出口

老天爷饿不死小家雀儿,嗜血的现金贷转型助贷,换个马甲又卷土重来了。

助贷——P2P行业的新出口

2017年12月1日晚,一纸《关于规范整顿“现金贷”业务的通知》的141号文正式下发,堪称现金贷行业的“死亡通知书”。

《通知》要求对“无场景依托、无指定用途、无用户群体限定、无抵押”的小额现金贷业务实行了一刀切,同时划定36%的利率红线。网贷一夜入冬,坏账率飙升,生存岌岌可危。

看到风险,有人提早离场,有人疯狂做最后一轮收割,也有人不舍手中的流量资源,转型寻找延续自己价值的方式。

据相关财报显示,2018年第四季度,融360撮合贷款资金有78%来自金融机构,乐信有近70%的新增借款来自金融机构,拍拍贷的机构资金占比达到20.4%,趣店机构资金环比增长近70%。

看来P2行业找到了新的出口——助贷。

网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分为两部分:

一部分是个人投资者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户或者出借人,随着141号文和雷潮爆发,个人投资者陆续离场。

另外一部分是银行或者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,网贷公司通过技术基础和流量优势,向资金方推荐借款人获取服务费,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助贷模式。

助贷——拙媳妇也可为无米之炊

助贷 P2P行业的新出口

(助贷业务示意图)

其实助贷的业务模式并不难理解,帮助缺钱的拿到贷款,帮助金主找到放贷对象,搞定一个用户就拿到一笔服务。

助贷业务主要有三种业务模式:保证金模式、第三方担保模式和信托模式。

以最普遍的保证金模式为例,助贷公司负责获客、风控初审和贷后管理,并且需要在金融机构自有账户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,金融机构对助贷机构推荐的借款用户再次进行二次审核,发放贷款,若借款用户发生逾期,金融机构直接扣收保证金,由助贷平台进行贷后催收。

一句话,导流是助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融资担保牌照只是助贷公司的身份证。

即使没有放贷牌照,靠着流量和数据,也能放贷上百亿,可以说是对资本约束要求最小的信贷扩张模式。

拙媳妇这下也可为无米之炊。

助贷——是创新还是逃避监管?

大型企业等优质客户多掌握在银行手中,而小微客户开发成本高,效率低,成就了助贷公司的生存空间。

这让我想起做饭店采购二大爷常说的一句话:有钱为什么还要雇个人买东西?坐等菜贩子上门不就行了。

对呀,有还款能力的优质客户为什么不直接找银行贷款?

说白了,助贷公司的客户都是大银行吃剩下的。招几个员工,买一些用户数据,然后催着员工做电话销售,成一笔就有一笔进账。

旅游、出行、医美、教育、电商平台、影视平台、社交平台,这些既是助贷公司的流量来源,也是贷款的最终流向。

而融资担保牌照只是一张出生证明,有就光明正大做,”黑户的孩子”业务也能偷着做。

说到这,是不是有种熟悉的味道,想起了现金贷也多是用于这些。高利率、虚假宣传、用户信息滥用、暴力催收还是依旧存在。即转型助贷,不一样的名字,还是一样的配方,还是一样的嗜血动机。

即使有了担保增信,最后担保增信的成本也会加在借款人的身上,风险再次放大。

更要命的是大部分提供资金的农商行城商行觉得有担保,很难有耐心认真做第二道风控,毕竟到手的就是钱,以后什么时候要爆雷,谁又知道呢。

也许中国人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,不是变换马甲的嗜血伪金融创新。就像我们不缺聊天工具,缺的是能聊天的人。

相关推荐
新闻聚焦
猜你喜欢
热门推荐
返回列表
Ctrl+D 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,全面了解最新资讯,方便快捷。